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美國防長蓋茨,一個對華務實派
新華網 2011年01月15日
新年伊始,在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前夕,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于1月9日~12日訪問中國,隨即還將前往日本和韓國。毫無疑問,在朝鮮半島局勢復雜、中美關係磕磕絆絆之際,蓋茨的亞洲之行必定與應對半島局勢、推進兩軍交流等議題有關。
而據媒體透露,蓋茨將于2011年年底退休。這位“奧巴馬團隊中的核心成員”、“美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在執政黨更替後留任的國防部長”,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推動兩軍交流,但擔憂中國軍力
蓋茨是由情報專家出任防長的。在中情局工作期間,他負責主管蘇聯和東歐事務,但已開始關注中國。在喬治敦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時,其博士論文《蘇聯的中國學——克裏姆林宮對中國當代事件的看法與爭論》便是通過蘇聯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的變化。在中情局工作期間,蓋茨曾于1980年和1987年兩度訪華;出任防長後,也曾于2007年11月訪華。綜觀蓋茨就任防長四年來的涉華表態可見,其對華態度總體務實,較少意識形態上的成見,但對中國軍力發展的擔憂始終難以抹去。
在對華戰略定位上,蓋茨強調中國是美國的“夥伴和競爭對手”,而非“戰略敵人”。2007年3月7日,蓋茨在國防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我並不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敵人。在一些方面,中國是我們的夥伴,但在另一些方面,中國也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應該說,這種觀點相較以往美國軍方表態,有很大進步。以此為出發點,蓋茨對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認為兩國終能“建立互信的關係”,保持對話與接觸是改善兩國關係、建立兩國互信的最佳途徑。為此,他積極推動美中軍事交流,增強兩軍互信。2009年年底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訪美時,蓋茨曾表達出希望中美軍事交流關係擺脫“時好時壞怪圈”的願望。
但是,對中國軍力增長的擔憂始終縈繞在蓋茨心頭。在《外交》雜志2009年1/2月號的一篇文章中,蓋茨指出,“中國對網絡戰、反衛星武器、防空和反艦武器、潛艇、彈道導彈的投入將威脅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實力投送及幫助盟友的能力。這將促使美國重視部署導彈防禦體係,並把短程係統轉換成遠程係統,比如發展下一代轟炸機”。出于對中國軍力增長的擔憂,蓋茨希望中國增加軍事透明度。他認為,中國已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並正將經濟成功轉化為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但“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開支本身並不代表威脅,除非這種增長伴隨著與美對抗的意圖”。
因此,應“更多地談論軍事意圖和戰略”,積極通過推動中美軍事交流獲取有關中國軍事意圖和戰略的“第一手”資料,增加對中國軍事戰略的了解。蓋茨明確表示,中美不是盟國,兩軍交流的重點不是軍事合作,而是保持對話、了解對方,在可以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為此,他提議中美雙方建立軍事熱線,加強軍方各層次的交流以改善軍事關係。為消除雙方歧見,蓋茨主動表示願向中方簡要匯報美國在導彈防禦體係上的立場及其導彈防禦技術的能力和限制。
深受基辛格現實主義影響
蓋茨1943年9月出生于堪薩斯州,家裏是幹汽車零件批發的。1966年即將獲得印第安納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之際,一向“循規蹈矩”、“沒有奇聞逸事”的蓋茨被招入中情局,開始了情報工作生涯。在為國家安全服務40多年生涯裏,蓋茨愈益顯得低調內斂、謹慎沉著。1996年他出版過一本回憶錄,但其中對自己的事情談得非常少。據說在他的辦公室墻上曾挂有一副條幅——“任何輕舉妄動極容易導致戰略上的慘敗”。五角大樓官員們對蓋茨的總體印象是“不是個好鬥的人”。
在政策立場上,蓋茨受基辛格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影響頗深。上世紀70年代初,他就被基辛格稱為“情報分析的新星”。1974年從喬治敦大學獲蘇俄方向歷史學博士學位後,他被基辛格延攬進其所執掌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蓋茨深受基辛格的影響,時至今日,他仍對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變戲法似地”同時處理兩三場危機敬佩不已。不過,在蓋茨看來,當今的世界遠比基辛格“穿梭外交”的時代復雜,因此,美國不應該大搞單邊主義,而應與其他國家進行接觸與對話。
2004年,時任得克薩斯農機大學校長的蓋茨與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民主黨人布熱津斯基共同主持了一項對伊朗政策的研究,其最終報告主張美國應對伊朗實施有選擇的接觸與對話,以發出明確信息,促使伊朗內部發生變化。他還是頗具影響的跨黨派“伊拉克研究小組”成員,該小組于2006年年底提交的最終報告認為,美國應該先穩定伊拉克局勢,然後審慎、體面地從伊拉克撤軍。在朝鮮問題上,蓋茨也主張在對朝鮮持“大棒”政策的同時,應與其直接對話。
職業情報官應當超黨派
2006年11月,受伊拉克戰爭拖累,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利。為緩解國內民眾對布什政府伊拉克政策的不滿,時任防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離職,布什提名蓋茨接任。當年12月5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就蓋茨任防長舉行的聽證會上,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卡爾‧列文向蓋茨發問,是否認為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取得了勝利。蓋茨直接而坦率地回答:“沒有!”這份坦誠獲得了民主黨議員的讚許,卡爾‧列文稱讚蓋茨的回答是來自五角大樓的“清新空氣”。最終,其出任防長的提名在參議院以96:2的高支持率獲得通過。在接下來的數年內,蓋茨與國會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蓋茨明白,政治議程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府會關係的好壞;議員們也相信蓋茨會對國會予以尊重。因此,蓋茨總能在國會找到盟友。
蓋茨很重視兩黨合作,尋求超越黨派歧見。他參加的“伊朗政策小組”和“伊拉克研究小組”都是跨黨派的機構。盡管蓋茨曾說過自己在意識形態上是一名共和黨人,但直到1993年離開華盛頓到得州農機大學任校長時才公開自己的黨派歸屬。這源于他在中情局的工作經歷。
在中情局工作期間,蓋茨認為,一名職業情報官,就像一名職業軍官一樣,應當是無黨派的。因此,他沒有登記加入某個政黨。這種超黨派的色彩使蓋茨備受民主黨青睞。奧巴馬勝選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哈裏‧裏德議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為什麼不留任蓋茨?他不是一個‘登記的共和黨黨員’。”蓋茨超黨派的色彩與奧巴馬政府試圖體現跨黨派團結的追求相契合,這也是其能留任的重要原因。這次留任也促使他成為輔佐過八位總統的“八朝元老”。
五角大樓的“改革家”
蓋茨被稱為“自麥克納馬拉以來最具改革精神的五角大樓領導人”。在蓋茨看來,9.11事件雖已過去多年,但五角大樓的官僚習氣仍未實現適應戰時要求的轉變,五角大樓需力量集中于當前的兩場戰事,而不是總盯著遙遠的未來,去應付那些“潛在威脅和敵人”。
蓋茨常說自己是體制的捍衛者,但他給五角大樓帶來的變化卻大大超過人們的預期。其前任拉姆斯菲爾德有著倨傲甚至睚眥必報的“軍事工頭”名聲,但即便在伊拉克戰事惡化的情況下也從未解雇過一名將軍或海軍司令。蓋茨則針對五角大樓一些最要害的職位進行調整,四年來至少解除了14名軍官或文官的職務,其中包括參聯會主席、中央司令部司令、陸軍部長、陸軍衛生總長、空軍部長和空軍參謀長這些舉足輕重的角色。在蓋茨看來,這些高層軍官缺乏解決當前問題的緊迫感,而他需要的則是能集中精力應對當前戰事的軍事將領。
為此,他選擇海軍作戰部部長邁克爾‧馬倫上將接任參聯會主席,提拔諾頓‧施瓦茨上將任空軍參謀長、大衛‧彼得雷烏斯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在對上層軍事將領進行大刀闊斧調整的同時,蓋茨也始終堅持直接接觸基層部隊。幾乎在所有的國內外視察行程中,蓋茨都會與士兵直接會談,並要求部隊首長們離場,以便能聽到士兵真實的抱怨和疑慮。
與此同時,蓋茨還大力削減五角大樓防務開支。一方面,大幅削減美軍在全球的軍事指揮官和高級軍官,下令裁撤聯合部隊司令部;另一方面,削減或取消了20項武器係統,包括取消F-22“猛禽”隱形戰鬥機計劃、全部的陸軍多平臺未來作戰係統以及海軍DDG-1000驅逐艦計劃,還試圖取消C-17運輸機生產。其最終目標是要在未來五年削減1000億美元開支,可見其改革力度之大。(作者:陳文鑫)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1-01/15/c_12984710.htm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